2005年2月15日 星期二

《假裝沒感覺》:當我們徹底覺醒的時候






我明明很愛你,又要裝作若無其事。你明明很討厭我,卻也是總得噓寒問暖一番。於是我們對於種種事物的感動與知覺,都被表面化的形象給掩蓋住了,因為我們都彼此在「假裝沒感覺」。



承認那種「感覺」從來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但卻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哭」成為丟臉、沒氣概的代名詞,「愛」也帶著難以啟口的羞怯,所有真情的表達,變成了他人眼底最好笑、最無法接受的方式。



中國第五代導演中,有一位頗負盛名的女性導演彭小蓮,而這部《假裝沒感覺》是在2002年完成的作品,構想是來自於一篇中學生的作文,故事環繞在女性之間,藉由三個上海女人,訴說著不同世代女人所受到社會的壓力與宿命。故事從一個離婚媽媽說起,她帶著小孩回到娘家,但娘家方面卻怕旁人閒言閒語,要求她們必須想辦法自己居住在外,於是主角只好再婚,以求有個好的居住環境。這是部樸素的電影,沒有炫麗的色彩與構圖,也沒有流利快速的對白與節奏。不過卻仍值得一顧,並好好深思一番。



這實在是部典型的女性電影,片中所有的男性角色通常不是有外遇,就是自私自利、冷漠、虛偽,不過男人值不值得依附當然不是此片的重點。當我們看到這三個老、中、青不同世代的女人,相互因彼此之間的觀念問題而產生摩擦爭吵,其實是很值得玩味的。少女渴望自由戀愛並期望獨立自主,媽媽因離婚不得不屈就於他人籬下,外婆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夠平安順遂,但卻又恐懼左鄰右舍的說三道四。這三人彼此之間的觀念差異甚大,這當然是隨著時代與社會的演變所造成的,從過去父權體制下的社會到現今,似乎經由女性主義的高漲使得男女平權似乎有了希望,不過即使實質上的權力均等了,長期被社會壓力所箝制的女性仍在觀念上無法逃脫傳統的束縛。看看過去的俗語:「女子無才便是德。」不知道因為這句話而被剝奪求知權力的人有多少,女人也總是被社會忽略。



而在《假裝沒感覺》裡,看似越來越「覺醒」的年輕一代,卻仍必須受到相對關係的上一代打壓(老對中、中對青),這種以年齡或資歷作為一種壓迫別人的資格,成為一種權力結構下的輪迴與宰制,假使沒辦法消除這種盲點,在追求平權或自覺的過程裡,將仍陷入這種弔詭的陷阱中,唯有消除這種上下強弱的權力說,才能達成共識。



《假裝沒感覺》給了一個很薄弱的結局,至於是什麼?基於道德,我還是不便透露。相較於西方,東方女性似乎總是溫柔婉約,對於平權運動,到也不是那麼熱衷與投入,家庭主婦常抱怨作家事很煩、很累,但卻又告誡女兒們:「長大就要像媽媽一樣做個好女性,女人就是應該像媽媽一樣。」



至於那所謂的「感覺」,還是要繼續假裝下去嗎?



(P.S 此文寫於2004年4月21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