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7月21日 星期五

老殘戲院紀實(三)



在台北電影節的期間(6/24~7/9),我來來回回行走於過去西門町著名的電影街(武昌街)好幾回。在這條街上,戲院的密度之高可謂台灣第一,三、四間戲院並列著。

粗略的從外觀看去,除了招牌上的名號不同,其餘的不論在佈置、格局、販賣部的食品,甚至是影廳內部的裝潢都大同小異。曾有高人認為一但藝術創作進入了「文化工業」的型態後,將會使得藝術有如行走過工廠流水線般的被生產出來,而漸漸的有標準化、齊一化的現象,扼殺了個性化的存在。(好比類型電影即是因片廠制度而誕生的。)

在現代的社會裡,不僅僅電影的產出有著這樣的傾向,事實上,我們也可以發現電影映演場所常常都長的一個樣,共同的特色就是有著深色的地毯加上灰黃的橙燈,這使得許多戲院無法經營出特色,也沒辦法將自己與其他業者區隔開來,只是複製經驗,在放映設備上競賽,營造不出獨特的觀影文化。(雖然台北光點設備很差,但營造氛圍和文化上卻很成功。)


(華納威秀)

假使再更進一步的觀察,我們更可以發現有許多電影海報的設計都像是經由同個版模所印製出來的,在構圖、字體上少有新意。這不免是一種過度倚賴科技上的侷限,也難以出現令人驚豔的作品。


(《新天堂樂園》1989  V.S. 《我的軍中情人》2002)


(《芬妮的微笑》2002 V.S. 《愛在大雪紛飛時》2005)


或許可以這樣理解,在社會思維普遍以商業利益為優先考量的前提下,現代化的急速發展使得傳統快速凋零,具有獨特意義價值的古老建築和技藝也只能被犧牲,少有東西被保留下來,寶貴的意義不被看見,近日引發爭議的樂生療養院拆建問題就是最好的例子。

過去,曾有一位著名的電影海報畫師陳子福先生(1926年出生),在60、70年代時(包括台語片時代、健康寫實、愛國政宣電影時期),片商都是在他家排隊等著他揮毫,因為他所畫的海報皆成功捕捉了電影的神韻,使得他成為頗受歡迎的電影畫師。如果影評人是用文字作為抒發電影感想的工具,那麼陳子福先生應該可以被稱為「作畫的影評」。



陳子福先生在細細品嘗完電影後,利用畫筆表達出他對這部電影的感動、想像與心情,畫風搭配不同電影類型而有多種變化,有時是可愛風格的《白賊七》,有時卻是風格迥異的「盲女系列」(如《盲女集中營》、《盲女大逃亡》),構圖上也總是大膽創新,這是除了畫風之外陳子福最大的特色。他同時會在海報上簽名,一方面對作品負責,另一方面則有「子福出品,必屬佳作」的印記。

陳子福這麼說道:「別人畫人像需要先打格子稿,我只要憑眼睛觀察即可將其神韻捕捉到」、「文字的粗細也會影響到畫面的張力」。

手工是細膩、獨特、無法被複製的,也因此才能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



可惜的是這項技藝,隨著70年代末期台灣電影漸漸開始轉向而開始消逝。無論是結合傷痕文學與社會寫實風格的「台灣黑電影」(如《錯誤的第一步》、《上海社會檔案》),或是80年代初期「台灣新電影」的誕生,台灣電影獨尊「寫實主義」的傾向對海報的轉變有著重大的影響,使得電影劇照成了海報圖像的主軸。而往後隨著台灣電影的衰敗與外商影城的進駐,更直接的槍斃了這些電影畫師的揮灑空間,現在能看到手繪電影看板的地方,早已慢慢的絕跡了。

(或許漫畫風格《小畢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個轉戾點)



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台南的幾家二輪戲院,卻還是採用這種傳統的手繪電影看板形式。不過雖然還是手繪,卻總少了點創意,形象並不鮮活,說穿了只是用畫筆臨摹國外海報,沒有任何特殊風格,並總常常陷入畫得像不像的窠臼裡。但我想無論畫的像不像,演變至今的手繪電影畫作縱然新意不再,總還是能稱的上有個性,缺陷也是美麗的吧!





(統一戲院)

看著這些手繪電影看板,我彷彿看到畫師某些的無奈和辛酸。戲院的性命可以緊繫著電影的興衰,而電影手繪畫師的命運卻不然。時代的腳步停不下來,電影將過去歷史封印於膠捲中,卻也得等待有緣人來發掘其中的意義。

只是面對這一座座的逐漸凋零老殘戲院們,誰又真正在乎它們曾經風光過的生命史呢。



延伸閱讀:

老殘戲院紀實: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3293680

老殘戲院紀實(續):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3803319

台灣光復初期電影海報畫師─陳子福專訪研究:
http://www.roland-chang.com/features/design/movie-poster-1.htm

觀於真善美的二三事: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article_id=3096981

--
很可惜陳子福的海報並不多見,我親眼曾看過摸過幾張,「盲女」系列令我印象深刻,但找不到圖檔。
大家看看最後一張吧!超酷。

以下,一些照片。

全美戲院


壓軸的照片,這張酷吧!李安好像太靦腆了


5 則留言:

  1. 其實奪標可算是台北戲院的末期了 算是它最後的風光



    它早期以放映日本片為主 一個長達90年的戲院 奪標不是它最風光

    的時候 是它最後的光采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3 AM)

    回覆刪除
  2. 好文 難得的題目 難得的細心考證 難得的觀察力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4 AM)

    回覆刪除
  3. 以前很多電影幾乎都是陳子福的海報 還有一家簡先生的 更後來是金

    都 陳子福的「金色豪門」,對電影界來說 是一個澈底失敗的例子

    懷舊很好 食古不化就慘了 當初我們一看先鋒 什麼年代了 還找

    陳子福畫海報 畫了也就罷了 還貼上車廂海報 結果電影賣的很

    慘 我們常說的笑話是:叫人家麥來看!!!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5 AM)

    回覆刪除
  4. 現在這種手繪海報,可是蠻珍貴的。



    我上網看拍賣,居然要價幾千,好可怕。



    時代果然不同了,可是連珍貴的東西都流逝去了,那就糟糕了。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8 AM)

    回覆刪除
  5. 同好~交流 研究

    版主回覆:(12/27/2010 01:33:18 AM)

    回覆刪除